新闻中心News

《中国食材供应链发展报告(20半岛22)》为食材产业划重点!

2024-02-06 04:01: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近日,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发布了《中国食材供应链发展报告(2022)》。该报告系统分析了食材产业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部委从食材各领域维度,指导部署推动食材产业链行业健康发展。聚焦食材供应链,截至2022年2月底,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食材行业十四五相关政策文件共173项半岛,包括国家层面发布34项,占比20%;省级层面发布149项,占比80%。其中提高食材流通水平、食材品牌化发展、农批市场转型升级、食材加工产业链、数字化、食材供应链等成为年度热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各区域出台的省份规划政策具有地区化特色,其中涵盖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消费端、服务端以及基础设施的整合,为食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蔬菜消费量较大,水产品消费量最少。中国居民水果消费量比预期小,可能是受价格因素影响。中国蔬菜以及水果品类的生产量与消费量间差值巨大,这是因为在终端消费者购买时的食材已经经过处理,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损耗很大。

  据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统计,2021年全国食材加工体系市场规模达10.7万亿人民币,未达到预测11万亿的水平。

  主要分类冷加工和热加工产品。其中,冷加工食材占比高达81%半岛,热加工食材占比仅19%。

  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食材加工企业共计53221家;广东省、山东省分别以3580家、3030家排名第二、第三。

  发展现代食材物流,降低农业生产和食材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食材流通速度,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食材的市场竞争力,使食材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

  2022年我国食材流通受疫情封城、阻碍物流等因素制约,市场规模约8.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降低了3.2%。增值体系仍在20%-29%区间。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线上平台已成为食材零售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许多食材品牌逐渐实现了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电商的可视化与传统便利店、社区超市、连锁超市和卖场的便利性相融合,能够满足消费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更符合消费者食材采购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食材零售市场规模约10.9万亿元,同比增长4%。餐饮业也是食材的主战场,但2021年仍受疫情较大影响,餐饮企业经营未见起色,整体经营水平呈下滑趋势,未达到市场预期。

  中国食材供应链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时代的到来,食材供应链也在逐步向规模化、数字化发展。但是食材供业链在链条始端存在原材料难以进行标准化管理、终端存在消费者需求规模以及差异化大且变化快,这使得供应链整体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存在挑战,受两端挤压,餐饮环节整体呈现集中度较低、盈利水平不高。所以即使大多餐饮企业想要将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也需要逐步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同时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连锁餐饮企业、团餐企业、生鲜电商等多方入局预制菜、净菜等赛道,而能够将食材加工、温控仓储、食材研发等环节融为一体的食材产业园风生水起。

  食材标准化及监察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稳定行业发展及强化全链韧性将成为未来核心方向。

  食材加工基础设施落后,食材可应用的加工场地及库容量占比不足20%,肉类、蔬菜、水果等优势食材不能满足食材加工转化增值的需求。中国食材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整体运营及配套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产前配套设施及加工工艺管理组合的忽视即“人半岛、货半岛、场”的协同,造成了食材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使得中国食材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只能依赖硬件进口,拼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是中国食材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全年,中国商品进出口额39万亿元,食材的进出口总额占据商品进出口总额的4.93%,上半年占比4.90%。食材进出口额1.9万亿元,同比增23.2%。其中,出口5314亿元,增10.9%; 进口1,38万亿元,增28.6%;

  发展净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果蔬采后处理、包装、流通不当等问题,使得蔬菜采后损失率高达22%,全国每年约有1.6亿吨蔬菜在价值链上损失,这庞大的数据正在逐步减少,得益于中国净菜加工工艺、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岛。由于人们生活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蔬菜消费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净菜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城市蔬菜消费社会化的大趋势,目前净菜的市场占有率达76%。

  在供应端,食材产地分散,种类繁多,食材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全国化的品牌。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水平,拓展新消费渠道,提升 “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实现食材品质“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品牌化,让消费者认知,再到逐步到认识,再到熟知的过程,提高食材

  中国食材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4万亿元,食材零售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9%,虽然线上平台助力线下服务供给侧不断扩大,模式的多样化促进城市及乡镇的居民消费,但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尤其是2021年增速仅1%。

  受疫情影响,堂食关闭、外卖停滞等情况让餐饮业备受打击,2019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加之政策的大力支持,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经济逐步复苏,虽恢复到2019年的规模水平还需一些时日,且并未形成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

  2021年,我国预制食材生产及流通企业主要集中区域按照企业数量划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及西南地区。

  超过5000家的预制菜企业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共有8423家、河南省共有6412家、江苏省5639家以及广州省5127家。

  艾格农业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农业食品领域专业咨询及投融资服务机构,通过23年的数据和经验积累,致力于为政府、企业、机构等客户提供顶层设计、产业研究、市场调研、战略咨询及投融资专业服务。旗下艾格资本已成立7只基金,发掘具有成长潜力的涉农企业,完成引导性直接投资20亿元,融资服务金额超50亿元,多个投资项目已成功上市。

  2、 2021年饲料加工进入微利时代,2022年是否面临亏损的严峻挑战?

搜索